“张医生安信,我老公说他已经三个月没碰酒了,算不算真的戒酒成功了?还是说得再坚持一阵?”
站在医院门外的女人,手里攥着丈夫的体检报告单,脸上写满担心,她的丈夫过去十几年都有喝酒的习惯,曾经酒精依赖相当严重,虽然近几个月有所改善,但她始终对所谓的“戒酒”没底。
很多人认为只要不喝了,就是戒酒了,其实不是那么简单,戒酒不是一个点的事件,而是一个连续过程,它并不只意味着停止饮酒这件事本身,而是包括身体代谢、心理适应、行为控制、社交转变等多个层面的改变。
最初的不喝酒,是开始;真正的成功,要看你能不能熬过几个关键阶段,不再依赖、不再渴望、不再找借口、不再反复。
第一个阶段是戒断期,这个时间点最危险,指的是刚停止饮酒后,身体和大脑对酒精突然中断产生的反应。
轻的表现是烦躁、出汗、睡不着、情绪低落,重的可能有手抖、呕吐、焦虑、幻觉甚至癫痫发作。
酒精长期作用下,大脑神经递质已经重度依赖酒精的调控,突然断掉,就像拆了支撑神经平衡的支柱,全身系统会失控一样。
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停酒后的头72小时,部分重度饮酒者可能持续到一周,这段时间是生理性的折磨,需要特别注意,不仅得有人陪伴,还要适当使用药物控制症状。
第二个阶段是适应期,这是从戒断反应消退开始,持续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很多人会在这阶段犯错,因为身体的剧烈反应消退了,自以为已经“戒掉了”,就开始放松警惕。
但这个阶段,心理上的酒精记忆仍然很强,大脑还没有完全脱离对酒精的兴趣和寻求冲动,吃饭时想喝、聚会时想喝、情绪起伏时想喝,触发点无处不在。
而很多人会用“偶尔一杯”、“庆祝一下”来为复饮找理由,这就是典型的认知自欺。
这时必须建立新的行为模式,比如改变饮食结构、避开饮酒场景、重新安排作息和运动频率安信,转移注意力,建立新的快感来源。
第三个阶段是巩固期,这个阶段一般从一个月后开始,到三个月之间,有些人到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应对日常情境中出现的酒精诱惑了,生理需求不再强烈,但这并不代表大脑的奖赏系统已经完全恢复正常。
长期饮酒会改变多巴胺受体的密度和敏感性,也就是说,酒精带来的“愉悦回馈”机制还潜伏着,只要有压力、负面情绪或人际冲突,就可能重新激活。
这个阶段最需要的,不是单纯的“忍住”,而是建立新的人生节奏,包括社交圈的调整、家庭角色的重建、自我价值感的找回。
有些人一旦脱离了“酒局社交”就感到空虚,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脱离酒精,而是用酒精包装了自己的存在感,这时候,可以适当加入支持团体、参加心理咨询,真正让自我认知和酒精脱钩。
大脑习惯重塑通常需要6-12周时间,三个月就是一个重要节点。如果能持续到这里,行为模式已基本定型。
第四个阶段是稳定期,也叫行为定向期,一般出现在戒酒三个月后,并持续半年到一年不等,这阶段不再面临突发的身体症状或强烈心理冲动,但诱惑的形式更隐蔽、更柔软、更像“生活的一部分”。
有人会在看足球赛时拿起酒杯,有人会在老朋友聚餐中“不好意思拒绝”,有人会因为节日气氛强烈而“忍不住尝一点”,这时候,判断力和自控力才是真正考验。
最难的不是不喝酒,而是能在各种“合情合理”的场合中持续说不,而不让内心陷入羞耻或焦虑。稳定期的核心在于身份认同,也就是说,要从“一个努力戒酒的人”,转变为“一个从不需要酒精的人”。
当这种身份感建立起来,生活会自然屏蔽掉酒精的干扰,不再觉得少了点什么,也不再对“喝酒”这件事抱有期待。这时候可以说,真正完成了戒酒转型。
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,而每个阶段的难点都不同,戒断期是生理痛苦,适应期是心理诱惑,巩固期是行为重建,稳定期是认知转型。
多数人败在后两者,不是因为身体没控制住,而是思想根子没拔干净,更麻烦的是,越到后期,复饮的危害越大。
一个人真正戒掉酒精,意味着他不再需要用酒来缓解痛苦,不再依赖酒来制造情绪,不再用酒来填补生活的空隙,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,而是一次次在选择面前坚定地说不。
那么,如果一个人在成功度过前三个阶段,到了第四阶段却在某一次“特殊场合”中破功,是否代表他彻底失败?还是说,复饮后仍有机会重建稳定期?
答案是,这种复饮并不意味着所有努力白费,但确实有重塑风险,关键是要及时觉察复饮行为背后的触发点,是社交压力、情绪波动还是认知松动?
一旦识别出诱因,就要立刻恢复前期的干预措施,比如重回规律生活,避免高风险场景,加强运动和情绪管理,并进行一次深入的心理反思或咨询干预。
最忌讳的是把复饮合理化,一旦认为“这次没关系”,下次就更难控制。
如果能够正视复饮,并用它强化自己的意志,反而能成为戒酒旅程中的一块磨刀石,真正的胜利,从不怕摔倒,而怕不再爬起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若身体不适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
关于戒酒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
参考文献[1]张梦,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,预防医学 ,2024-2
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故事情节纯属虚构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安信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